電影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0%B5%E5%A8%98%E5%AD%90_(%E9%9B%BB%E5%BD%B1)

柴契爾夫人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9B%E6%A0%BC%E4%B8%BD%E7%89%B9%C2%B7%E6%92%92%E5%88%87%E5%B0%94

片源:http://www.letv.com/ptv/vplay/1953948.html

一直很想看這部,而且上映一年左右本尊就逝世了(R.I.P)...雖然那時我還擔心一件事就是考出來(幸好沒有,不然會寫不完吧她的改革)!以下純聊天,一來不是政治專業,二來不想寫政論ˊˋ

 

未命名 - 1.jpg

電影開頭出門購物就很吸引我,聽說德國總理梅克爾下班後也是像大嬸般去購物(熊熊想到她們也都是理工出身!),撇開人身安全不說,吃米知道米價,我覺得在台灣應該是管用的領導哲學(晉惠帝跟瑪麗安多妮特不屬於民主國家啊!),看柴契爾夫人(一直很想用梅莉代稱^^;)聽到價錢眼睛睜大的樣子,年收入多少還跟平民一樣對漲價咋舌,小朋友(我指藍色的不是真的小朋友←怕被教育單位關切)越來越瘦啊這些年~

另外,梅莉(想說畢竟是電影還是不要用本尊稱呼)買一份報紙也是我眼睛一亮的小細節,聽說很多領導人不看報紙,要不就是被剪過,雖然幕僚這樣是害了長官,但敢看批評的人畢竟是少數(尤其百家爭鳴時代,敢看反對黨傳媒的領導人真要肚裡能撐船)

(回家後才知道她是偷溜出去,一開始還沒聽懂整理遺物,先賣個關子,梅莉開始簽書,我想說focus簽名幹嘛,結果一失神簽到娘家姓氏,陷入回憶漩渦)忍不住要女性主義一下,雖然像居禮夫人也是夫妻同心,其力斷金,但現在台灣不流行冠夫姓也不錯

家中經營雜貨店或許培養了柴契爾對物價的敏銳度(我猜跟開頭呼應的),躲空襲時奶油忘了收好自願出去收,說明了她的勇氣不輸男兒。其他女孩嘲笑她顧店,但鏡頭迅速來到她錄取牛津!

離題一下,小時候我就知道柴契爾,但那是因為老爸都講她在人民大會堂摔一跤的橋段(意思是鐵娘子很生氣),後來大一時看到遊覽車介紹台灣的影片,閃過她訪台的畫面,我還問老爸怎麼會有外國女性ˊˋ||

晚宴時柴契爾要帶珍珠項鍊,我當時只想到她逝世時有媒體做了她的衣著首飾包包特輯&特別看了一下她的星座是天秤...頗像注重打扮的秤子,但珍珠項鍊其實意義更深...

未命名 - 2.jpg  

晚宴後,面對崇拜者,她說以前的她追求成就,現在更重自我塑造,呃...Maslow需求層次果然是從傳記歸納來的

補上開頭她和丈夫吃早餐的畫面,當時我以為是她丈夫落跑,其實她丈夫已過世,她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吃早餐,我想對丈夫的思念是電影想呈現她柔情的一面吧

當年她丈夫向她求婚時,她的擔憂就像那些年代獨立的女性,怕步入婚姻就是終老在廚房與照料孩子;選上下議院議員後殘酷的現實更是擺在眼前,"成員室"不是她能進入的,為她準備的,是只有一張椅子(和...那是燙衣板嗎@@)的"女成員室"

未命名 - 3.jpg  

議會皮鞋中唯一的高跟鞋~我想天秤真是有影響她(特寫她的包包,罷工期自備手電筒,忘記柴契爾包包特輯有沒有介紹她都帶啥,不過包包大公開似乎不退流行XD),換作較中性打扮的星座也許就看不到這麼奇妙的畫面了^^是說英國議會原來也吵翻天喔...我以為很紳士哩(但台灣的全武行還是很糟,拔麥克風啥的那是納稅錢耶!)

未命名 - 4.jpg  

女兒開車,柴契爾邊談領導哲學,要麼不計後果,要麼笨拙無能,但多數人兩者都有,我想她是傾向不計後果吧,"光是手握方向盤,就要有足夠勇氣,"也許永遠沒有"準備好了"的一天,因為路況(國內外局勢)千變萬化,但"執行力"是必要的,一點批評就不繼續做,我想不會比毀譽參半好。騎腳踏車的人我想暗示了執行過程的阻礙,靠左行使變成偏右,會逆向,騎士會憤怒,但總是開回家了...左派右派是政治難題,但不是自我設障,而我則比較相信權變,該有效率的就要有效率,該有正義的就要有正義(雖然這很難)

工人罷工垃圾沒人清,停電頻頻等,眾人苦不堪言,柴契爾本來只想透過參選黨魁讓軟弱的男人幡然覺醒,未料勝選,開啟首相之路

說到罷工,我個人認為有些行業不能罷工,雖然似乎剝奪勞動權,但以教師為例,老師不上課,家長是否有權要回那堂的鐘點費?學生受教權呢?這也是為何我欽佩抱病上課的老師和學生(當然健康和不要傳染要注意啦)。罷工是手段,但牽一髮動全身,而且,誰知道會不會罷工不成、替代者興起(意思是你不做正好,別人願意做且不比你差)?或先安撫然後秋後算帳?剝削可立法規範,但想吵吵有糖吃,其他沒糖的呢?

未命名 - 5.jpg  

珍珠項鍊意義:老公的禮物~老實說看到後面柴契爾承受喪夫之慟真的很難過,飯店爆炸案差點失去老公、同事在預祝她勝選後慘遭炸彈攻擊,使晚年即使淡出政壇的她看到爆炸案,都立刻想到致哀,可見恐怖攻擊對她的衝擊與她對暴力的深惡痛絕

發動戰爭是場賭注,但這也是難題,譴責暴力卻以暴制暴,但柴契爾反問美國國務卿的話我覺得很有力: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可從沒因為受攻擊是邊陲而不管,反而決定加入戰局,而且,送了兩顆[備受爭議的]原子彈給日本兩座島...國家主權很重要,但戰爭犧牲也很大,雖然打贏,但過程中為國捐軀者,柴契爾一一親筆寫信,是我很感動的...無論什麼原因上戰場,因為有他們保家衛國,我們才能走過戰時艱辛歲月

雖然柴契爾後期開始獨斷,甚致羞辱副手(電影給我的感覺),副手辭職後不久她也未能連任而下台...太剛強確實傷人,但太軟弱,也擔不起國家巨輪。電影儘可能呈現多樣貌,但不同人有不同聚焦與解釋,本國人、外國人,不同年齡性別等對她的看法亦不同,要做到人人稱讚有淪為鄉愿疑慮,我認為不如就堅持做自己,尤其在這言論自由時代,顧左右舉棋不定,不如三思(不多也不少)而後行,再慢慢修正就好。政治就像社交,低調但大家普遍喜歡者有,也有不低調但毀譽參半者,每人性格不同,但使自己生命有意義,就是共同目標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cc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