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給花園澆澆水...年紀大了越不好意思獻醜

算是做個學習紀錄吧~然後原來自己系的文概課老師講義上的綠原

是號稱四零年代七月詩派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有眼不識泰山orz)

一.   請說明黃遵憲與梁啟超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96,97級)

黃遵憲是中國近代轉型期第一詩人,開啟詩界革良,主張「新派詩」:他在《人境廬詩草》自序中提出「今之人何必與古人同」的改革觀,不擬古的主張不同於尊古的晚清詩壇,但身處轉型期的黃遵憲亦不強調革新,只強調文學要有作家個性,代表作〈雜感〉主張「我手寫我口」,〈山歌〉為此主張的實踐。但黃遵憲的詩界革良不算成功,首先,〈山歌〉在其大量感時憂國的詩作中僅占少數,其次,仍重五七言格律,如〈今別離〉雖有現代東西方時差的觀念,仍只是「舊瓶裝新酒」,「舊瓶」不丟、改良難以說是成功。

梁啟超受黃遵憲影響,是中國近代轉型期第一理論家,主張文學全面革新,完成詩、文、小說界三界革命與戲劇改良。詩界革命方面,其「言文合一」、以外來語及俗語入文的主張與黃遵憲「我手寫我口」的主張唱和,兩人共開新派詩、並使通俗文學如山歌、彈詞等民間歌謠得到重視。文界革命方面,其具煽動力的新文體「新民叢報體」作為其提倡之「報章文學」的宣傳與實踐,奠定了梁啟超主要成就在文界革命,成功地反對擬古的「傳世之文」(指舊文體如駢文、八股文、桐城派古文等)並主張「覺[醒]世之文」。梁啟超並非首倡新文體者,龔自珍、魏源方為首倡,但梁啟超以政論、時務文章實踐新文體,重視功利性、實用性,語言明白曉暢、為民喉舌,「筆端又有魔力,足以感人」(嚴復),與王國維重視審美本質的出發點不同,但均強調文學為獨立部門,文學革命可與產業、宗教、道德、風俗革命等並列。小說界革命便是受其重視文學與社會關係的主張影響:梁啟超認為政治小說使外國政治進步顯示出文學可推動社會進步,因此社會要進步便要引介新小說。推而衍之,受西方進化論影響,梁啟超強調文學進化觀,並以為新小說是最高級產物,四、五言詩年代最古所以是最下等。梁啟超本身若就中國近現代文學漸進式的轉型來看雖非世紀冠軍,但作為晚清到五四過渡時代的過渡英雄是無可厚非的。梁啟超上承嚴復、龔自珍,有文學自覺、其曾引過的龔自珍「但開風氣不為師」可說是他文學成就的最佳註腳,與黃遵憲俱是「不欲革命、不敵革命」,舊瓶(文白夾雜)裝新酒(尊今非古、新文體)而已。要到五四時期胡適、陳獨秀「新瓶(全面白話)裝新酒」文學改良才算取得初步勝利,而到了魯迅、周作人的實踐如《狂人日記》,文學成就的喝采便沒給梁啟超而給胡適、魯迅等人了。(943字)

二.   文學研究會,創造社之比較

 

文研會

創造社

成立:1921

一月@北京來今雨軒,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成立的社團,有組織規劃是中國現代文學三零年代發展的總方向,社員多

六月@東京,留日學生組成,社員少

主張

寫實主義,為人生而藝術(~文以載道)

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文學目的不是像鴛鴦蝴蝶派將文學當作高興時的遊戲或失意時的消遣,而是要反映社會現象,表現並討論人生的一般問題

浪漫主義,為藝術而藝術(~詩以言志)

講究自我表現與內心追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高峰,但從與文研會爭文壇主導至今浪漫主藝一直不是中國文學主流,1925五卅慘案後創造社轉向為革命而文學,比為人生而文學更激進,但結合時代潮流,三零年代革命文學成為主流

特色

問題小說、鄉土小說(較積極)

抒情浪漫小說(自敘傳體,較消極)

代表作家與作品

問題小說:冰心(強調用愛與美解決問題,〈超人〉),葉聖陶(尤其關注教育問題,〈潘先生在難中〉)=>具鮮明時代氣息和社會針對性,缺點是「只問病源、不開藥方」,未為成熟的流派

鄉土小說:受魯迅「改造國民性」影響,有成熟流派風範,視野從五四以來針對知識份子擴大到農民,以剛健、清新、質樸筆觸寫鄉愁與農村悲劇。

郁達夫《沉淪》,藉性的沉淪寫人的沉淪,結合個人與國家,具時代意義,帶動自傳體發展,並創造了「零餘者」的典型(五四青年追求個性解放卻被擠出生活軌道,自卑又自傲、落落寡歡又憤世嫉俗、不甘沉淪又無力自拔)=>自我小說特徵一是自我的寫真,虔信法國小說家法朗士「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特徵二是感傷的抒情,郁達夫甚把「情調」視為衡量小說優劣的標準,不強調完整的故事情節,特徵三是結構散文化,一任情感宣洩、利於前二特徵的發展。

三.曹禺、田漢、夏衍三位劇作家選一,寫出其戲劇作品與風格(96,97)

曹禺是中國現代話劇的成熟示範,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

《雷雨》是一部現實主義家庭悲劇,時間設定在一天之內、透過兩個舞臺背景,展現周樸園家歷經三十年的血緣倫常糾葛,仿易卜生以現在的衝突矛盾為主,過去的穿插其間,又運用希臘悲劇擅長的發現、突轉形式深入角色心理與悲劇氛圍,揭示反封建與追求個性解放的主題,體現了曹禺藝術成就上善於集中矛盾、使結構情節愈加凝練清晰,環環相扣突出主題。

《日出》修正了曹禺對《雷雨》「太像戲」的不滿,改用片段方式切割全劇之一日為晨昏四個場景,透過兩個舞臺背景,串連上下層社會的悲劇,揭示根源在金錢的罪惡與都市生活的腐朽,體現了曹禺藝術成就上善於描寫心理,如陳白露的內心衝突說的是「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的苦難本質。

《北京人》達到曹禺戲劇創作新的高度,以北京典型的沒落士大夫家庭寫曾家三代,並透過人類學者等介紹的「北京原始人」形象,串連史前、現實與理想社會中三種北京人,以原始北京人的勇猛有力反襯封建社會中北京人的怯懦無力,以史前生活寄託對理想的憧憬,體現了曹禺藝術成就上除善於使用高度性格化、動作化的語言如《雷雨》、《日出》之外,亦善於使用具有詩意和抒情性的簡潔凝鍊語言,《北京人》中甚有以無聲呈現複雜心情與內在動作者。曹禺這三個代表作不斷成熟,其藝術成就整體來說亦示範了成熟的中國現代話劇。(564字)

三.   試說明魯迅何以為「世紀冠軍」?並請以主觀的說法(兩百字左右)說明自己對魯迅其「人」的看法(96,97)

魯迅以其不凡的文學成就與巨大的影響力成為「世紀冠軍」:若說胡適是開創白話文的英雄,魯迅便是白話文開創的英雄;胡適身兼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亦然,學術與文學雙棲,學術成就有《古小說鈎沉》等,文學成就有散文、雜文、詩等、才氣縱橫,然其最主要成就與對中國新文學影響力在小說:

新觀念方面,小說地位在梁啟超將其與新民任務(改造國民性、民族魂)結合後走上現代化的第一步,魯迅將梁的觀念發揚光大,認為小說功用在啟迪民智、喚起民族魂,並將小說與其反帝、反封建的主張結合。

新人物與主題方面,魯迅創造三種新人物與三個共同主題,集中概括生活中的「原型」:

1.看客--魯迅筆下最具開創性、典型性的人物,呈現主題為「抨擊封建傳統的壓迫性」。看客是指袖手旁觀者、落井下石者,在他人傷口上灑鹽而從不提出建設性意見―看客鮮明地呈現中國人的民族性、中國之所以落後就在於看客太多。看客貫串魯迅二十五則短篇小說,造成主角悲劇、是所謂「無意識殺人團」,如《祝福》中的劉嫂、造成祥林嫂的悲劇下場。

2.農民--「暴露落後愚昧的國民性」,阿Q正是集愚昧麻木的國民性於一身的農民,是「典型環境(革命前半封建的落後、閉塞農村)中的典型人物(精神病態、心靈扭曲,對精神勝利法執迷不悟)」,讓魯迅「恨鐵不成鋼」、「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的箭垛人物。

3.知識分子--有兩種類型,一是雖同情但基本上否定的傳統文人,無論是下層者如孔乙己、封建衛道者或酸腐的新式文人,都呈現出知識份子無行、無文的「虛偽」。魯迅真正同情的痛苦靈魂是如夏瑜般在革命中尋找道路,徬徨、苦悶、「夢醒之後無路可走的」的現代知識份子。

新的創作手法方面,形式上打破古典小說的敘事框架,為各篇量身訂作適合的人稱和敘事方式,技巧上則寫實之餘、還運用象徵、意識流、精神分析等描寫心理。新的題材方面,魯迅不只取材於變動中的農村,還取材於歷史,如《故事新編》借古喻今。(779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cc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