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級
二、綜合評析韓愈幾篇自薦的文章
96級
二、你如何看待韓愈自薦的舉動與其對人才舉用議題關切的作為?就這學期讀過的文章做綜合評述。
95級
二、綜合評析韓愈幾篇自薦的文章(〈上宰相書〉〈與于襄陽書〉〈與陳給事書〉)
韓愈自薦文與之其餘類型文章同樣表達悲士不遇的主題、尋找伯樂的渴望、與君臣遇合的嚮往。但限於自薦有求於人、尊卑有別,行文多有顧慮、低聲下氣,雖文中散見自謙求教之詞,整體上給後人干祿躁進觀感,不若他其餘文體「韓文如海」,氣象萬千、汪洋恣肆。在悲士不遇主題上不見〈送董邵南序〉曲折質疑中直言氣長,但見〈上宰相書〉發為眾人中實念舊圖。尋找伯樂渴望上不見〈雜說四〉用飼馬者嘆無馬反面肯定伯樂識馬、賢相提拔賢士,但見〈與于襄陽書〉用先達後進相須以下諂其上與上顧其下為主、下之美材與上之美名為輔。君臣遇合嚮往上不見〈感二鳥賦〉天生有期、求配古人的靜待時機,但見〈與陳給事書〉日隔情疏、愛博難專、妒言離間的牽強求見。(300字)
首先是悲士不遇,〈送董邵南序〉雖然為了避免使「送行」成為「留行」而有所曲折,相較於自薦文,贈序因為雙方故有交情、處境相憐、且無身分地位差別,故較能暢所欲言、自述其志。〈上宰相書〉囿於以上因素的差別,只得明為「山林逸遺」發言,但句句反映己身:不得意於積弊科舉、書進宰相而薦之天子,不免使人有假為逸遺喉舌,實謀一己官俸之聯想。明為「棄舊(讀書著文)新圖(歸隱)」,句句自謙求教:不足當孟子之謂,長育教育使成材亦可矣;用其能理不能,用其明理不明,至此展現雖不遇且有歸隱之志,依舊謙虛願受其教。然接續言道「上求人,下求位,交相求一其致;可舉進則舉進,不必互難」,加以文末「溫卷」之語,士不遇所悲應該主要是不遇官俸而非不遇伯樂。
其次是渴望伯樂,〈雜說四〉用反面描寫飼馬者不識馬所造成的「雙輸」局面以突顯伯樂識馬的「雙贏」,是建立在賢相賢士的自然相交上。〈與于襄陽書〉雖是窮途賢士在渴望伯樂的自然動機下主動求薦,為人詬病就在於相交對象顯然不是伯樂,更顯示其躁進。此文同時更顯示韓愈渴望伯樂而求薦的動機實蘊藏更複雜背景:體面是彰美傳盛之請,難堪是芻米僕賃之急。文末「溫卷」之語同悲士不遇,其汲汲營營再次動搖韓愈文以載(儒家古聖先賢之)道的主張,使後人認為韓愈其餘類型文章固有孔子「古之學者為人」的真情流露,自薦文卻有「今之學者為人」的不堪躁進。
最後是嚮往遇合,〈感二鳥賦〉雖提及歸隱,卻是建立在文末磨厲以須的積極肯定上。〈與陳給事書〉末尾「溫卷」「求薦」是主,開頭牽強求見是輔,求見動機中最主要想必還是「奔走衣食」。并獻的〈復志賦〉有「忘身不肖」的自謙,及於歸隱,文末以伊尹自比,卻是建立在伊尹有遇而己不遇的假歸隱真干謁上。韓愈被後人質疑其自薦文/干謁失其所本,但我認為韓愈「不平則鳴」的本性未失。尤其以歸隱作為干謁藉口,比起「終南捷徑」,韓愈終究沒有真的歸隱,其干謁光明正大多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