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期待哪天有全部吧
po上來的是老師覺得答得比較可以的
答得不好的就不po來誤導大眾了:P

(97級)20
世紀80年代西方史學出現的新歷史主義一派,其代表學者為海登‧懷特(Hayden White1928-)認為:歷史敘述如同虛構的文學文本("The Historical as Literary Artifact")。從這個角度出發,文學史研究的性質為何?我們又應該如何來定義文學史?
(96級)關於「文學史」,葉慶炳教授說:「研究各時代文學演變之學問,即為文學史(『中國文學史』)大陸學者董乃斌說:「依據一定的文學觀和文學史觀,對相關史料進行選擇、取捨、辨正和組織而建構起來的一種具有自身邏輯的有思想的知識體系。」(『中國文學史的演進』:範式的視角。)這兩種說法互有異同,請指出異同所在,並表達你個人意見。

(95級)四、請說明「文學史」的性質。

董乃斌先生認為文學史研究性質有
雙重主觀性,一是文學觀的,一是文學史觀的,主觀性的不同決定文學史的面貌和範式。文學史觀是歷史觀在文學領域的體現,史學和文學研究性質都有其主觀性。史學研究性質分重構與重現是依召喚歷史的主/客觀性而言,主觀召喚在歷史證據上加入歷史想像,如介之推與母親在家中的對話。新歷史主義認為「歷史敘述如同虛構的文學文本」也強調主觀性的「歷史解釋」與「歷史哲學」,如「暴政必亡」,有別於以往歷史課本的「歷史敘述」。文學研究性質分審美抒情與實用載道也是依照文本/史料採取範圍(發展階段)和處理態度(功能價值)作主觀區分。而葉慶炳先生說文學史是「研究各時代文學演變之學問」,不刻意強調主觀性,但他說「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引用歷代對文學演變的看法,仍可見其在書寫文學史上主觀性地認為何者是主流文學、古人在探討演變上主觀性地認為孰為盛衰。我認為確實文學史就算不對文本進行辯證、組織,因文學、史學在書寫、選材本身的主觀性,文學史的主觀性自然形成。如小說直到近代地位才有所提升,然而中學國文課本選文仍以古文為主。結論用董乃斌先生的話說,文學史應是一個有思想的知識體系,思想(個人或社會觀點)不同形成不同面貌、歸於不同範式。我認為選材廣、辯證足、組織密,都可成為文學史主觀性質的佳例,構成一部有研究價值的文學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cc2 的頭像
    bicc2

    bicc2的部落格

    bicc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