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背景跟字的配色很詭異請多包涵 orz
無名可能被凍壞了 字跟背景不服從本來設定(啥?)
所以是自己調的色= =


(95級)三.1.李白的
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簫聲咽)分別顯示了怎樣的情意?

〈菩薩蠻〉上片敘事觀點為第三人稱,視角由遠而近,時間由晝入夜:首句的暮煙不只籠罩齊平樹林,還籠罩了有所思慕之人的心,用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對照來看,這闋詞的主題會是遊子思歸。次句「寒山」可見為晝景,承接首句同樣籠罩在暮煙中,看似靜止,實則藉由視線由「平林」轉向「寒山」暗示時間推移。第三句轉入夜景,「入」字在此有兩種功用,一是藉由動態之字傳達時間推移,二是將「暝色」擬人,形容為帶來愁思的闖入者,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可憐樓上月徘徊」有同樣哀婉,對照來看,這闋詞的主題會是閨中少婦念良人。第四句將視線最後集中於人。

下片敘事觀點為第一人稱,承接上片末句可知為樓上愁人。視角由近而遠,由玉階而歸鳥而長短亭,主題也由思婦閨情轉為遊子歸心。夜深了,宿鳥且急歸,羈旅更何堪!只能望遠懷鄉,李煜「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深」,遊子卻是如杜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藉由想像歸程之速,「長亭更短亭」,所思一方的少婦定也「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憶秦娥〉上片寫女子個人經驗,首句由聽覺起,嗚咽的不只是簫聲,恐怕還有夢中聞簫、見吹簫者(所思之人)的思婦。次句由夢中而夢醒,秦娥、秦樓重複「秦」字,有兩種用意,一是加強古今之感,用秦穆公女「弄玉」和簫史登仙鳳凰台的愛情理想,反襯今日、人間雖有憧憬卻不得完美;二是使二詞有疊為一體之感,如同夢中思婦與良人相聚相合;「斷」字也有兩種用意,一是斷「夢」,二是斷次句為「秦娥夢-- --秦樓月」,加上「秦」字第二種用意,這「斷」更顯無情。夢醒見秦樓月,是否夢中簫聲未斷,夢醒時依稀可聞?第三句使用疊句、疊韻,愁更愁,「月有盈虧」看似無常,其實有初一、十五之常,而人生看似有常:第四句開頭「年年柳色」寫春季,少婦年華一如春日,良人卻要在春日與之分別,若分別會再聚,何須「灞陵『傷』別」?正因不知何時再聚,才知其實人生無常。

下片寫到眾人經驗,空間移動中有時間移動,由上片秦樓到下片樂遊原、咸陽古道、漢家陵闕,無不有古今之感。首句「清秋節」點出時序由上片春季轉入秋季,思婦也從春季等到秋季,美人遲暮不言可喻。次句「絕」字對比上句「樂」字,「音塵絕」想必也「簫聲斷」罷!第三句再次使用疊句、疊韻,連接第四句分離極致:死別。「西風殘照」照美人風燭殘年,也照「漢家陵闕」,暗示離別、死亡的事實連帝王都無法改變,充滿美人在內的眾人對人生無常的無力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cc2 的頭像
    bicc2

    bicc2的部落格

    bicc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